搜尋此網誌

2023年5月2日 星期二

科技巨人的競爭 ─ 避免柯達時刻的管理夢魘



Google 的柯達時刻?

2023.04.28

Google有「最強武器」,卻輸給微軟?分析師評AI戰:一個在喝茶,一個喝紅牛

知名數據分析公司GlobalData高階主管Cyrus Mewawalla告訴媒體,微軟去年憑藉聊天機器人ChatGPT確立了技術優勢,而Google則在人工智慧(AI)上面臨了「柯達時刻」。
「柯達時刻」常被拿來比擬一些企業因缺乏遠見、缺乏創新,導致公司沒落。柯達公司曾是最大的影像產品及相關服務的生產和供應商,但在顛覆性技術(數碼相機)侵入市場的時候,沒有採取及時的回應,導致2012年申請破產保護。需要指出的是,柯達早在1975年就發明了數碼相機,但未能加以利用。"

Arete Research高級分析師Richard Kramer告訴媒體,「Google在AI領域有最聰明的頭腦,有成就卓著的一批人,在前100篇論文中佔了三分之一,但他們是一家以工程為主導的公司,因此沒有將他們所做的事情產品化。」”


看完之後千頭萬緒,突然產生很多過去參與AI(數位)產品開發的心得,趁此機會分享給大家參考。

科技巨頭(研發型大企業)擁有豐沛的資金和人才,往往不愁沒技術,問題在於產品開發開發與應用挖掘,如果沒做好這一步,往往就會平白浪費將技術變現的好時機,畢竟技術應用關鍵第一步就是搶快(time-to-market)和時間賽跑。

科技巨頭從來不缺乏技術,往往缺的是技術應用挖掘,如何有效地根據市場競爭現況適當地將技術產品化及商業化。這個部分,往往對科技管理層是個考驗,需要管理投注很大管理能量跳出舒適圈來思考,因此,對管理層的經營成本風險也相對較高,但如果不投注心思,當"柯達時刻"的來臨,將成為管理層無可避免的夢魘成真。

彼得杜拉克(Peter Drucker) 大師讓我們知道企業組織只有兩個功能:創新和行銷。然而我們知道,創新不僅僅是開發技術,累積技術能量而已,對企業來說,更要能幫助企業提升市場競爭優勢,創造更多營收利潤(參考創新定義)。

在早幾年VC龐大資金的推波助瀾下,近年包括AI的新興技術大量橫空出世,如何將這些技術變現,全球新創無不卯盡全力,這也是目前AI 應用的發展方向之一,目前AI技術除了可以有效提升個人生產力,是否能為個人創造出更多的賺錢機會,否能創造出更多的刺激經濟的機會,更是大家關心的議題。也將是下個數位經濟發展的觀察重點。

要聊到這個部分,就不得不討論需求挖掘。
我們知道,技術應用挖掘是新產品開發中需求挖掘的活動之一。

如果熟悉新產品開發活動的朋友,相信應該都不陌生,新產品開發關鍵活動在需求挖掘,而數位產品開發的需求挖掘,根據研究,主要分為
市場(market)、客戶(customer)、產品(product)與技術(technology)四大類,且各有其不同的探索方法。

例如,市場需求挖掘有PEST系列方法,客戶需求挖掘有voc問卷法、JtbD(job-to-be-done)法,技術需求挖掘有問題模型法、功能模型法等,而產品需求挖掘有價值參數法和理想法等等。這些不同的方法都是為了能夠更好的挖掘出技術應用,將技術應用變現,為企業創造更多智慧財產價值。

根據美國產品開發管理協會(PDMA)統計,美國頂尖企業新產品開發的發展平均需要3-5年熟成,特別是突破型的產品技術,往往都要5年的時間。若透過這個時間往後推算,Google的實際情況可能更不樂觀?

產品開發難度和成本投資,往往會比技術開發要高更多(*MIT TLO參考資料)特別是在非技術面的影響更大。

畢竟大量享受google免費資源下,也是希望google能有突破,最怕管理層為了營收表現,開始將免費產品收費,那才是災難,希望我的顧慮是多餘的。😅




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一致性: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

 負責任的人工智慧一致性(AI ALIGNMENT):挑戰與未來發展趨勢 #AI #ALIGNMENT #CHATGPT #MSM 隨著人工智慧(AI)技術的飛速發展,AI已經深刻影響了各行各業,包括醫療、金融、教育、社交媒體和司法等關鍵領域。然而,技術的進步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和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