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2月18日 星期六

打造創新方案的關鍵步驟 - fintech 領域




最近在打造先進國家國際集團服務方案架構,剛好看到之前研究的 FINTECH 問題模型 

🤓🤓🤓

如何打造創新方案?
首先要建立系統概念架構並且有策略的進行系統問題挖掘,這兩個動作非常重要,而挖掘出的問題必須能和需求直接對應,如此,藉由解決這類問題所產生的創意概念與具體方案,價值就會遠高於沒有對應到需求的創意與方案。

如何挖掘問題,甚至有系統地策略性挖出有價值的問題,是打造創新方案的關鍵第一步!

以下附圖為針對fintech領域新創企業的問題描述,要解決新創問題,首先要從新創所存在的更大系統架構下進行分析,這樣在fintech 超系統環境範圍下所挖掘出的fintech新創系統問題分析模型也會相對比較完整,甚至可以看到finech 新創本身也沒看到的問題。




Proceedings of MATRIZ anaual global conference @TRIZfest 2021

 


Proceedings of TRIZfest-2021 are available.

歡迎有興趣的朋友自行下載。

https://matriz.org/wp-content/uploads/2021/12/TRIZfest-2021-Proceedings.pdf


MATRIZ
https://matriz.org/

MATRIZ, a global leading TRIZ innovation non-profit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which was founded by Genrikh S. Altshuller. Genrikh S. Altshuller is the father of TRIZ.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淺談數位轉型 2021 Dec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之推估,到了2030年全球數位轉型將創造120兆美元的產值!企業要提升經濟規模與實力,數位轉型勢必成為未來發展重要趨勢方向。


甚麼是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簡單說就是運用數位科技提升企業營運效益,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目前主要的數位科技包括有,例如量子運算、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區塊鏈(加密貨幣或NFT)、智能合約、大數據、物聯網(IOT)或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以及5G/6G或星鏈(star link)或量子通訊技術等等。綜合並且有效地整合運用這些數位科技已刻不容緩,特別在COVID-19加速全球企業數位轉型步調的今天。

 

數位轉型概念三階段

數位轉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

第一階段是引入數位科技,建立數位價值基礎,根據市場趨勢、產業特色以及數位商業模式的改變類型,適當地將數位科技逐步引入進入企業中,這是”數位化”階段。

第二階段是改善數位化程度包括提升數位化的效能,將數位化擴散到企業營運層面,提升企業內部營運效能,形成數位營運模式,根據數位營運創造的經驗,打造企業數位競爭策略,同時累積數位優化成果,打造出專屬企業的數位技術應用,作為下一階段的基礎,這就是數位優化階段。

第三階段是將數位優化的應用成果與資源優勢,結合數位市場,創造數位商品,提升企業數位經濟規模和競爭力,替企業帶來實質利潤,達成數位轉型。(數位轉型概念圖)




數位轉型架構(概念)

數位轉型核心主要由數位科技驅動,讓企業由內而外,從數位營運基礎創造數位商業模式的過程,但實際上,數位轉型的核心基礎是由企業本身在市場、產業與商業模式變化的立足點出發,運用不同視角分析探索、挖掘、分析與定義出市場、客戶、產品與技術的核心需求,建立數位價值核心,根據數位價值核心啟動數位化工作,完成企業數位優化,最後運用數位優化成果,打造數位商品,完善數位商業模式,達成數位轉型的目的。

 (參考數位轉型架構概念圖)    


成功的數位轉型會讓企業有能力隨著市場技術趨勢的變化,提早覺察市場客戶需求做出反應,並同時能跟隨趨勢及時提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位商品。

軟體企業需要數位轉型嗎?Yes! 當然要!


數位轉型發展企業內化六階段


企業採用數位科技完成數位轉型,可以略分成六個企業內化的不同階段:

認識數位科技階段、理解數位科技階段、應用數位科技實施階段、累積數位科技經驗階段、分析與評估數位科技應用策略階段(企業選擇適合的數位工具獨創應用階段)、數位創新階段(企業專屬數位轉型模式階段- 數位商業模式)。

企業可以利用這六個階段判斷目前所屬的狀態,採取適合的數位轉型策略與手段,加速數位轉型步調。



 

數位創新產品

若從數位產品創新的角度來觀察,會發現數位轉型和數位創新非常類似,其重疊程度令人訝異!


根據上面的內容可以發現,數位轉型必須要從數位產品創新的角度開始思考。

透過系統化產品創新的角度,運用產品技術系統分析方法和工具,藉此整合系統創新工具,打造操作性更強、更具體、更有效、更快速的數位轉型工具與數位轉型標準流程。

新產品開發失敗率非常高,因此在數位產品創新的過程中,創新策略與創新資源和工具與創新方法整合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創新有很多種分類,最廣為人知的分類方式就是創新矩陣(innovation matrix),由技術與市場的角度區分出四大類型的創新,分別是:

建構/支持式創新、激烈式創新、漸進式創新與顛覆式創新。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所謂的創新,基本上包括科技(技術)與市場兩大必要因子。

網路通訊發達,讓全球逐漸融合成為超級大市場,數位經濟發展迅速,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專利成為商業競爭手段已是常態,而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上億件的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資訊,專利資訊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技術資料庫!


專利技術創新(PATENTRIZ®) – 是筆者累積20多年跨領域工作經驗索開發出的一種結合專利資訊分析方法、創新方法與研發工程方法所整合出來的技術系統創新工具,這種工具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技術系統分析的方法,非常適合運用於創新產品開發流程,可用多種不同工具剖析產品技術,更有效率地分析評估產品技術的價值、功能、成本與系統缺陷,甚至進一步挖掘產品技術系統的理想因子,用來衡量評估市場與客戶的真實必要需求和需求等級,方便企業快速辨識創新產品的價值基礎。


數位轉型創新類型

這種基於技術系統創新工具分析創新的角度,可以發現技術驅動型創新的類型,根據創新所創造的價值與應用範圍,我們若由小到大來區分,若忽略其中重疊的部分,主要可以略分為五種,分別為: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策略創新。

筆者以”技術創新金字塔(Technology Innovation Pyramid)”架構介紹,其創新類型如下表所示。


其價值與影響範圍,如下圖淺黃色的倒三角形所示。



技術創新的基礎在於提供一個滿足市場使用者需求的技術方案;

一個產品創新,至少由一種技術創新和現有技術組合構成;

一個流程服務創新,至少由一種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所構成;

一個商業模式創新,至少由一種流程服務創新所構成。


策略創新,至少由一種商業模式創新所構成。技術驅動型創新之中的技術可能是新技術也可能是既有技術,關鍵在於是否滿足市場使用者的真正需求。(需求=使用者+情境+功能+技術+問題&解決方案)

(參考創新大金字塔)

 


前面簡介了一下數位轉型的創新類型,接下來進一步分享筆者認為的數位轉型。


數位創新如何成為數位轉型核心?

這要從20多年前網際網路技術大爆發後說起,當時出現了很多現在習以為常的網路資訊服務內容,例如google search ,google map,  icq(骨灰級個人通訊軟體), skype, youtube, amazon, e-bay, blog, facebook, twiter, plurk等等,這些當時新興的網路資訊服務內容與服務型態,歷經持續的產品改善,如今已經深入2021年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現今的數位經濟消費活動以及數位產品開發活動密不可分,許多企業也為挖掘更多消費者需求,開發相關更多數位產品連結這些網路資訊服務內容,開發顛覆式商業模式,創造更多更龐大的營收,例如TikTok個人化影音串流平台,2020年全球最大獨角獸,估值超過600億美金,而其母公司字符跳動2021年估值更是超過3200億美金。


從上面描述的這些轉變來看,其實數位轉型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但由於每次由數位科技造成的影響範圍和產業類型都有不同,等到消費者察覺時,數位商品所形成的數位經濟活動,已經深深切入日常生活。


由最近20年的數位經濟模式變化來看,驗證數位轉型是由數位科技所帶動的經濟活動下的自然變化,可以說,數位轉型是運用數位科技改變市場消費行為模式所引發的技術驅動創新的經濟活動型態。


從系統分析的角度來看,數位轉型與數位科技、數位商業模式和市場數位化程度有關,而市場數位化程度也與資通訊硬體環境普及程度有關,數位科技分為外部技術與內部技術,而目前已知數位商業模式超過50多種,實際上可能更多,根據歐洲學者研究指出,通常一個成功的數位商品包括至少3~7種數位商業模式。


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出發,數位轉型的對象就可能有很多種,不一定是企業,也可以是個人或是市場或產業或是產品或技術。數位轉型的廣義基本概念就是運用現有或新興的數位科技,結合已知商業模式打造出適合消費者個人、企業、市場、產業的數位商品,傳遞數位價值,創造出符合未來數位經濟型態的數位商業模式。


透過上面的概念,規劃出數位轉型架構,數位轉型架構圖所示。



2021©汪周禮@智合創新
service@iiiinnovation.com


2021年10月17日 星期日

學習創新工具常見迷思 - (一) TRIZ篇

學習創新工具常見迷思 - (一) TRIZ篇




筆者接觸TRIZ創新工具迄今(2021)已13年,一路上發現很多人在學習創新工具的過程中有些迷思(誤區),產生創新工具學習障礙和應用門檻,了讓大家能夠提升創新工具學習效率,降低創新工具學習難度透過這篇短文分享,看看你自己或是身邊朋友是不是也遇到這種情況?或是你有其他的情況,也歡迎告訴我,讓我來幫助你。


學習TRIZ創新工具,常常看到有些迷思,也就是常見的錯誤觀念,這邊列舉幾個,提供給有志學習創新工具的朋友們參考。


😱 學習TRIZ創新工具 ≠ 馬上就能產生一堆實用創意

😊產生創意需要突破慣性思考模式,需要一定時間進行內化,並非一蹴可及。況且,產生創意僅是學習TRIZ創新工具的一個伴隨效果,不是學習TRIZ創新工具的主要目的,畢竟在強大的TRIZ創新工具面前,只要你學會了突破慣性思考模式的技巧,創意就只是一碟小菜,你將會希望在大量的創意中找到具有價值的創意方案,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

就像你煮花生湯,不會只為了吃花生而不喝花生湯,對吧?

筆者希望每一個學習的學員是因為對TRIZ創新工具的應用感興趣而來學習TRIZ創新工具的知識與技能,因此,非常鼓勵筆者學員廣泛地將TRIZ創新工具應用在工作上,創造具體成果,增加職業技能貢獻,提升個人附加價值。如果應用上有任何問題,都歡與我討論交流。

產生創意與應用TRIZ創新工具的關鍵在於,要突破自身思考框架與思考慣性,才能真正理解TRIZ創新工具,速成通常效果有限,畢竟透過學習歷程所累積的思考框架與思考慣性並非說變就能變,需要透過持續練習與應用指導加以克服。


😱  TRIZ創新工具技術方案 ≠  假想方案

😊 TRIZ創新工具是經過大量專利統計分析的實證結果,經過驗證,每一項創新工具非常有效可型,且可透過不斷地學習與應用持續創造成果,其成果能夠符合技術應用條件,而其解決問題成功率遠超過一般解決問題工具,更令人驚豔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案往往是像葡萄串一樣成堆出現,使解決方案成為策略競爭工具,讓你可以選擇最符合競爭策略的方案執行。

成功的運用TRIZ創新工具所產出的應用結果,通常能夠將創新方案成果轉化為眾多有價值的智慧財,例如專利、著作權或營業秘密等,特別是在技術創新的應用中,往往能形成強大的產品技術創新策略,結合企業優勢的創新策略,創造出最大化資源槓桿運用的策略布局方案。


😱  TRIZ創新工具  ≠ 古老過時不實用

😊 TRIZ創新工具,發展70多年歷久不衰,目前仍廣泛為國際500大企業所採用的一種創新工具,持續廣泛應用在眾多結合數位科技的創新產品技術上,特別是消費性產品,並與消費者的生活息息相關。

國外大型跨國集團甚至設立TRIZ專家顧問單位,與研發及產品開發單位有效地結合,並應用於企業內部的新產品設計開發活動、解決研發或工程技術難題、創新式專利挖掘、創新式專利迴避設計與創新式專利布局活動中,甚至也已經成功運用在企業轉型的數位商業模式探索、分析與評估與改善的新數位商業平台的服務商品。

根據筆者在數位領域創新的成功經驗,發現TRIZ創新工具本身就蘊含一種動態系統創新思考模式,只要學會了,就能不斷地自我檢查思考框架與思考模式,與時俱進,持續結合新興技術與方法產出源源不絕的創新方案。


😱  看書學習TRIZ創新工具  ≠學會TRIZ創新工具

😊 很多人學習TRIZ創新工具喜歡先看書,可是你知道目前市面寫書的作者有多少自己能用TRIZ創新工具獨立提出具體應用方案?或是書中內容加上作者本人的片面想法而未經實際驗證?

另外,學習TRIZ創新工具比較屬於一種職業技能學習模式,而這樣的學習並不容易,需要正確的TRIZ創新工具知識解決問題基礎能力,再加上持續累積的創新工具實務經驗,及配合持續案例指導與練習才能達到預期目標。

想學會使用TRIZ創新工具,請先從尋找並設定真正實際應用題目開始。

實務進行創新活動時,創新工具通常不會只有TRIZ創新工具這一種,當面對的問題越複雜,你會需要的工具種類就會越多,為了增加工具運用效率提升創新效率,因此要能整合這些不同種類的創新工具,就必須要清楚了解這些不同的創新工具其本身的使用特性和使用限制


😱  找個創新顧問學  ≠ 會TRIZ創新工具應用

😊 現在技術領域非常複雜,如果您無法100%保證找到的創新專家本身的技術領域完全符合需求領域,又怎麼能將企業創新重要之事,交由他人決定成敗?

但只要經過適當正確的培訓方式,結合正確的教材與成功案例、加上持續的指導練習創新工具,透過適合的TRIZ創新工具培訓老師傳授創新工具運用經驗,縮短學習摸索期讓學員快速了解每一種創新工具的特色和使用限制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筆者綜合過去在企業服務與成功案例的經驗,結合
工程(KT &TQM & NASA engineering handbook & 價值工程)
創新(現代&古典TRIZ, 設計思考等)
專利(資訊分析、迴避設計等)三大領域工具所獨家開發出
PATENTRIZ®專利技術創新的ON-JOB TRIZ TRAINING方式,

讓企業可以針對需求與目的,選擇適合的工具組合,迅速培訓內部創新人才,縮短創新工具運用摸索期,並同時解決企業問題,創造企業創新流程,提升創新品質與效率。更可降低長期委外顧問的諮詢費用,並確保企業智慧財產持續且穩定的增加,增添員工在工作中的自我實現滿意度。

更何況,企業成長要靠自己的內部員工,才是最實在的、可掌握的,讓企業掌握創新主動權,在激烈競爭的市場中超越對手,快速成長。


為了克服創新工具學習歷程上的認知障礙,筆者特別設計出創新工具學習歷程思考框架查核表,提升創新工具學習效能。

(參考:創新工具學習歷程思考框架查核表)


數位轉型浪潮下的數位創新趨勢,你會更需要高效率的創新工具!

 

2021© 汪周禮@ 智合創新

版權所有,歡迎來信取得引用授權

古典/現代 TRIZ課程歡迎個人或企業來信詢問
service@iiiinnovation.com   (3i + innovation)

TRIZ講師介紹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如何學習創新工具 - 創新工具學習歷程思考框架查核表 (短文)

 如何學習創新工具 - 創新工具學習歷程思考框架查核表(短文)



創新不容易,所以需要學習創新工具提升創新的效率。

創新工具也不容易學,光是記憶和理解就需要耗費大量精神學習,也不知道如何了解自身學習狀態與發展方向。

為了克服這樣的障礙,根據布魯姆教育目標分類表,設計了一個創新工具學習知識維度與認知歷程的查核表,用來檢驗自身學習思考框架與思考模式的狀態。

提高學習創新工具的效率與加速產生創造性的成果,縮短創新技能養成時間。




2021© 汪周禮








2021年9月22日 星期三

創新三階段 (點燃創新之火)

創新有三個重要的階段

1. 克服 Hindsight

2. 挖掘 Insight

3. 發現 Foresight


第一階段:克服Hindsight

克服後見之明,也就是克服事後諸葛的認知偏差,主要關鍵在於突破思考框架,克服思考慣性。

如何克服後見之明產生的認知偏差,首先要了解個人或企業本身的思考框架以及思考慣性。識別思考框架與思考慣性模式,了解思考框架與思考慣性模式的特徵,降低後見之明產生的思考框架與慣性思考模式對創新活動的影響。如果不能做到,我想任何再厲害的創新工具都無用武之地。


第二階段:挖掘Insight

這個階段主要建立在克服後見之明的思考框架與慣性思考模式的影響後,運用創新工具重新分析與定義事物,去除過去經驗創造成功主觀認知,由事物本身的觀點與角度進行剖析,並投射到實際環境中,形成新的觀點,透過這樣的觀點進行分析(反思)。這樣才能產生新的見解,根據新的見解的內容與對應的現實資訊,進一步挖掘出更深刻而準確的理解後的見解,也就是所謂的Insight!


第三階段:建立 Foresight

這個階段最重要,也最困難,通常會需要建立多種觀點的Insight之後,透過動態的觀察角度,也就是根據事物改變後的特徵與方向所形成的改變模式,再根據改變模式從環境(超系統)的角度出發,探索改變模式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找出改變的關鍵,並根據改變的關鍵,結合事物改變的特徵與方向,進行分析及預測,當具有同質的特徵與關鍵出現時,就可以預見事物的未來發展,這就是Foresight!


完整的創新,必定會歷經這三個階段,因為創新的本質,就是創造未來,所以必定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符合未來商業模式中的客戶需求。


2021©汪周禮@智合創新

2021年9月5日 星期日

網紅經濟學 - 專利技術資訊分析 挖掘技術導向商業模式關鍵

網紅經濟學 - 專利技術資訊分析  挖掘技術導向商業模式關鍵





如何挖掘潛力主播,創造網紅,提升直播平台效益?

如何提升網紅直播平台效益?


運用AI數據分析及預測,可以做到。


直播目前已經成為常見的模式,發達的軟體技術與便捷的網路與通訊溝通平台,促成各式各樣的直播平台崛起。


從Youtuber開始,發現直播可以賺錢,一傳十、十傳百,口耳相傳,開啟了網紅經濟模式,各式各樣素人崛起,只要有內容、表達討喜,透過點擊率,就可以創造驚人收入。


社群平台推波助瀾,臉書、IG和YT與TIKTOK社群平台讓素人直播管道越來越容易,甚至有專門的直播平台,最有名的就是TIKTOK,內容與種類爆發性成長,促長網紅類型越來越多樣化,網紅賺錢模式與種類也更細膩而複雜,形成網紅經濟體。


素人在平台上由內容吸引駐足,匯集粉絲,成為網紅,透過直播內容形成的特質,以及與紛絲們的互動,建立信任感與忠忱度,將信任感引導至商品活動,創造廣告效益,同時為網紅帶來經濟效益。

人潮就是錢潮,實體商店如此,網紅經濟亦如此,網路人潮看流量。

前陣子從一篇網路文章發現了一個由騰訊申請的專利,專利技術在於如何挖掘培養潛力主播的發明專利。好奇看了一下,原來是先收集直播平台上的直撥主播不同時段各種類型的特徵數據,根據不同類型的特徵數據分析建立主播潛力預測模型,透過優化預測模型來判斷直播平台上的主播潛力,解此取代人工觀看以更快更有效率的方式找出其他有潛力的主播,及時簽約和培訓,並在直播平台分配適當的資源繼續發展。




透過AI數據分析建立的預測模型,挖掘出不同類型的潛力主播,讓直播平台的發展可以擺脫人工觀察評鑑的束縛,增加客觀性穩定性和準確性。


另外,這件專利也提到可以根據這個主播預測模型來挖掘主播、簽約到培養主播以及分配適當直播平台資源給主播,並且觀察主播成長模式,進行優化。


根據專利資訊可以知道,這類透過數據分析預測並推薦的技術系統已經很成熟,應用也已經非常廣泛,例如,從最早的推薦客戶商品,到推薦專業人士,例如律師,甚至預測主播是否會火。


AI大數據分析預測所創造的輔助型決策商業模式應用非常廣泛,應用專利資訊技術系統分析技巧,找出技術方案中主要功能,並對各種不同技術特徵功能進行分類,應用技術評估矩陣,判斷技術特徵與技術功能的SWOT,整合多種不同的設計思考方法,挖掘出更多可能應用情境,擴大技術應用範圍,提高技術導向商業模式創新的成功率!


2021©汪周禮@智合創新 傳遞創新知識與服務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淺談專利布局-2021

 




 


2021.07.07 首次發表 

作者:汪周禮@智合創新

 

筆者曾在研發、產品開發、專利以及創新領域服務累積20多年的工作經驗,整理出一些內容,提供對專利布局有興趣的朋友思考。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重視專利所創造出的知識經濟價值。

 

甚麼是專利布局?

專利布局簡言之,就是:

專利申請人審度市場現況,運用技術優勢,考量自身資源,根據企業營運策略(研發、產品、市場行銷/通路、法律、財務等),整合申請策略,讓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專利組合。

 

專利布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為企業創造實際營收效益,例如技術標準、產業標準、企業產品技術標準等技術授權模式,為企業帶來實質效益,或從專利訴訟角度來看,更可讓企業有效排除競爭而鞏固市場,例如2010年開始的蘋果手機專利訴訟世界大戰,可知專利布局對企業影響非常大,超越專利申請出發的角度,而需要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思考。

 

專利布局的核心思維是企業競爭策略,根據技術與資源優勢,具體展現在專利布局策略上,專利布局策略影響層面很廣,實際操作上也非常複雜,不能單單只從申請角度出發。

也有人說限於專利申請角度屬於狹義的專利布局,而從產品角度出發屬於廣義專利布局。

 

 

為什麼要專利布局?

專利的用途非常多,根據過去實務經驗,專利至少有30種用途(*1),本篇限於篇幅,僅介紹與布局相關的部分。(*1參考下表 企業專利用途)

 

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轉換成具體資產(如企業併購或技術交易),同時體現企業技術價值,讓企業除了從產品上創造營收,更可以透過專利快速切入市場,並創造不同程度的市場競爭優勢。專利可以讓企業發揮技術應用最大價值,使得技術應用的速度和成本也相對比直接將技術導入市場更快和更低。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專利布局讓技術、產品與企業變得更有價值(*2)

 

 

(*1參考下表 企業專利用途)


(*2其他可延伸探討主題:專利價值)

 

如何進行專利布局

 

布局思維

 

從企業專利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根據經驗主要可以從四個思考角度快速切入:

1.      企業競爭策略

2.      研發技術策略布局

3.      市場經營策略布局

4.      專利組合策略布局

 

基本上所有的專利布局都離不開這四個方向。

其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就是企業競爭策略。

 

 

  企業競爭策略

 

企業競爭策略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從專利策略的角度來看,主要會與企業產業定位有關。筆者曾經服務過不同類型企業,例如OEM(矽品)ODM(綠點)EMS(JABIL)OBM(蒙恬科技),深刻了解到企業管理層在企業競爭策略思考方向上都有所有差異,自然在專利管理和相關資源整合及運用上都會有所不同,左右企業專利管理制度與專利管理資源和方法。

 

  研發技術策略布局

 

根據專利訴訟資訊來看,專利申請後,在一般情況下,專利訴訟通常會在5~20年之內發生。例如,蘋果的滑動解鎖專利”slide-to-unlock’2007申請,2012年開始發動專利訴訟,或是,蘋果控告三星手機專利侵權的US6493002(1994年申請),又或是,VLSI控告INTEL晶片侵權今年判賠21億美金的專利(2006年申請)等等。

這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資訊,也就是當研發技術轉換成實際產品技術進入市場,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市場化的時間。專利可說是一種研發技術投資。

 

https://9to5mac.com/2020/06/15/slide-to-unlock-patent/

“slide to unlock” 專利訴訟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6175

蘋果對三星手機專利訴訟-US6493002(1994年申請) US7469381(2007申請)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559

英特爾一場官司兩件專利,輸掉21.75億美元

 

過去工作經驗得知,研發部門通常會根據企業產品開發方向提供3~5年不等的技術發展藍圖(Roadmap),根據技術發展藍圖,專利部門可以運用專利技術風險分析(Freedom-to-operate)監控市場技術發展並及時示警,甚至進一步和研發合作提供更縝密的技術發展方向策略。

 

從研發項目上,整合市場產品技術專利現況,研擬出最適合研發技術藍圖的專利布局策略。

 

 

  市場經營策略布局

 

通常這需要和業務單位(Business Unit, BU)合作,根據BU的需求與提供的市場客戶或供應商的條件,建構出符合客戶或供應商合作要求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客戶產品上自身技術可整合的部分,以及創造整合後的技術特色,並針對結合自身技術特色,提供現在產品與未來可能產品進行布局。增加客戶長期合作意願以及提高其他供應商競爭門檻。

 

通常這需要在平常做好產品/技術的市場參與者(Market players)專利競/合資訊分析,了解市場上競爭對手或合作對手的優缺劣勢,導入企業研發策略與技術優勢,整合出符合最佳效益的專利布局策略。

 

 

  專利組合策略布局

根據經驗,專利組合策略思考涉及的面向主要包括:申請策略、技術方案及特徵組合、權利範圍組合。

 

1.      申請策略。申請策略考量因子通常與企業專利申請指標和專利申請方式有關。專利申請指標直接反映專利管理手段,將企業對專利的需求與企業可用資源進行整合,根據研究顯示,專利申請指標可超過上百種,但依照個人過去工作經驗,常使用的大概不會超過30種。(*3其他延伸主題專利申請指標)。申請方式主要就是根據不同專利局的規定,採用適合法規的申請方式,例如美國專利局的臨時案申請、延續申請、分案申請、台灣專利局的一案兩請或是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案或EPO(歐專局)申請案等等。通常最後就會形成所謂的專利家族(patent family)或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

2.      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這個部分會與技術實施例方案數量以及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有關。過去曾經將一件研發提供申請專利的軟體技術方案,拆解成七種不同的技術流程,創造200多種技術特徵組合方案。

3.      權利範圍組合設計。這個部分是在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的基礎上,根據專利檢索分析結果,比對先前技術在技術差異與技術貢獻的角度,設定出獨立權利範圍的類型與權利要求範圍內的技術特徵組合。這個部分也可以根據不同專利局對於進步性要件的要求,針對核駁答辯範圍,調整權利要求項的配置組合。基本概念是從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問題難易度著手,技術方案-技術特徵貢獻組合配置進行專利權利範圍設計,其主要核心是在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中配置出符合進步性要件的最佳權利要求範圍,也就是在符合法規要件情況下,適切地揭露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剩下其他的部分,可以市場對手現況調整,或不申請專利而轉為企業產品技術的營業秘密。

 

  布局策略

 

在實務上專利布局策略會根據企業面臨到的實際狀況而有不同的需求與對應做法,沒有特定形式,為了更容易理解,透過介紹瑞典Chalmers大學工業管理學系Ove Granstrand教授所撰寫的“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一書中,列舉6種常用專利布局模式:

(1)   特定的阻絕與回避設計(ad hoc blocking and inventing around)

(2)   策略型 (strategic patent)

(3)   地毯式 (blanketing and flooding)

(4)   圍牆式(fencing)

(5)   包圍式 (surrounding)

(6)   組合式(combination)

 


 

在這些方式中,可結合技術生命週期曲線研發成本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成本專利迴避難度權利布局難度共六個初步評估方向作為選擇適合布局使用方案的參考。相關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拙作:再探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 專利布局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19/10/triz-2016.html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3298

再談專利布局

https://www.wipo.int/edocs/mdocs/mdocs/en/wipo_ip_econ_ge_4_11/wipo_ip_econ_ge_4_11_www_182037.pdf

Patents and Innovation for Growth in a Converging World Economy- Ove Granstrand

 

 


簡言之,專利布局策略需要結合經營策略、研發產品技術開發方向、市場競爭現況、財務容許範圍以及不同區域專利法規考量決定。

 

 

  布局方法

實際上專利,布局的方法有很多種,受布局思維所影響,不同面向切入,手段方法和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這邊介紹個人過去所採用過與分析競爭對手所歸納出來的一些方法,簡述如下,包括有:

1.      專利矩陣布局法,這是常用的布局方法,建立 技術元件-功效矩陣,列出必要和最多容許範圍的技術元件和技術特徵與功效,以最少必要技術元件為

技術系統布局法,拆解技術方案的元件組合,找出技術元件屬性與功能特色,根據技術特徵與其等效功能,在同樣能解決技術問題的基礎上,提供多種多種系統性的技術方案組合。這個布局方法再結合技術方案價值評估手段,前面六種專利布局策略都可以使用。

 

2.      技術因果布局法,這是針對研發技術專案項目的部分,結合解決技術問題的工具,從定義問題開始挖掘問題組合,根據不同的問題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再由這些解決方案切入,進行專利布局。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圍牆型、包圍型與組合型。

 

3.      技術組合(問題-方案魚骨雙組合)布局法,這是將技術問題與技術特徵整合的魚骨圖,這是從專利資訊分析的角度反向運用而成。通常會根據市場現有情況進行分析與組合,在結合申請專利的技術特徵進行配置,通常使用在資源較少的精準型布局策略上,例如前述的阻絕型、策略型與包圍型。

4.      技術趨勢布局法,這是從技術發展方向與技術趨勢的角度來看,進一步結合技術趨勢預測法,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專利布局,甚至提供研發管理層有效的競爭策略依據,例如三星透過技術趨勢分析預測競爭對手。技術趨勢分析和技術趨勢預測通常會結合依些技術發展模型,技術發展模型有數十種,不同的類型其改變特徵與發展方向都會有所差異,結合市場專利資訊分析,可以縮小預測差異,提供可靠的技術趨勢預測精準度。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圍牆型、包圍型與組合型。

5.      創新式專利迴避布局法,這是在進行完整的自由實施檢索(freedom-to-operate)分析後,才適合使用的手段。和傳統專利迴避手段不同的地方在於,這種創新式專利迴避布局法難度較高,需要將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整合,才有辦法比傳統提供迴避概念而產出更具體迴避方式(技術迴避方案),評估並驗證這些技術迴避方案後,再進行專利布局。從產品技術開發的角度來看,這個方法需要的資源最少,效果最直接,速度最快,但需要熟悉專利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應用實務經驗的專家來執行。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所提到的阻絕型、策略型和包圍型。


 

結論

 

專利布局思考的層面可小可大,可縮小為專利申請中的權利範圍,或是擴大為企業競爭層面,自然其所需要的資源和手段複雜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專利布局直接反映專利價值與企業研發能量,越是有價值的專利,越是值得企業投入資源進行專利布局,有效的將研發技術轉換成知識經濟財產。

有效的專利布局需要建立在專利品質之上,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結合專利管理制度,提供不同的專利布局策略,這樣一來才能協助企業將專利價值最大化。


智合創新-傳遞創新知識與服務
2016~2021©汪周禮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15.html

相關文章

1. 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初步探索

2. 再探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 – 專利布局

3. 企業披荊斬棘的FTO(freedom-to-operate,自由實施)專利檢索

4. 後來居上的創新術 -淺論創新式專利迴避設計 Innovative Patent Design Around


MSM方法:AI LLM 引領未來創新生態的關鍵力量

  關鍵字:MSM, AI, LLM, 創新, 軟體創新, NPD, 專利迴避設計 MSM方法: AI LLM  引領未來創新生態的關鍵力量 隨著全球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加。如何高效、精確地進行創新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MSM(Multi-S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