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2022.11月初)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發生大事,320億美金估值的企業爆出80億美金的資金缺口,竟然撐不住兩天就宣告破產了!(*1)
以下是筆者長期關注區塊鏈技術應用,分享FTX加密貨幣交易所事件的心得:
最近(2022.11月初)全球第三大加密貨幣交易所發生大事,320億美金估值的企業爆出80億美金的資金缺口,竟然撐不住兩天就宣告破產了!(*1)
以下是筆者長期關注區塊鏈技術應用,分享FTX加密貨幣交易所事件的心得:
突破慣性思考模式的方法 - TRIZ篇
2022.10.30 汪周禮
慣性思考是常見的創新殺手(Innovation Killer),如何突破慣性思考,有很多種方法,這邊分享TRIZ創新工具實務上克服慣性思考的基本應用原理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key words: #慣性思考 #突破慣性思考 #mindset #問題模型 #問題典範移轉 #系統創新 #跨領域創新
2022©汪周禮 Jou-Li Wang @智合創新
緣起
對企業競爭有價值的專利技術就值得申請專利甚至運用專利布局進行保護,而產品技術專利正是屬於這種具有高價值並值得運用專利布局進行保護。
最近(2022.10.26)看到一則專利新聞,標題如下:
"二維碼“掃一掃”專利首戰失利!保護範圍不夠大,還要迎戰蘋果支付寶"
新聞內容中有一句話引起我的注意,所述如下:
“專利保護範圍的問題,簡單來說,還是權利要求寫小了,說明書的實施例寫少了。”
上面這句話完全正確!
從實際專利訴訟案件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專利布局的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保護範圍不夠大,以及專利說明書品質不佳。實務上來看,有時候專利說明書品質不佳,不見得是專利事務所(代理機構)的問題,以我自己在美商和台企10多年的專利管理實務經驗來看,有時候,發明人也要負一部分的責任!
想要的很多,能給的很少
或許發明人或申請單位會這麼想,在花錢就是老大的心態下,這很正常,也很常見。
專利說明書的產出和權利範圍架構設計完全依靠運用文字高度密集的手段達成,也就是單純的使用文字來表達技術,同時打造法律賦予的權利範圍,這是一種高強度跨域思維統合的工作!
有時候會遇到一種情況,雖然發明技術方案非常好,應用上看起來也很有市場商業價值,但是如果發明人提供的實施例不足,就會具體影響到權利範圍的大小,就專利法審查基準的角度來看,就會出現說明書實施例所提供的說明範圍不足以支撐專利權利範圍,換句話說,想要夠大的權利範圍,實施例的說明程度,就必須支撐起那樣的權利範圍,如果沒有足夠的實施利來闡釋發明方案,那麼權利範圍就容易受到限縮,就算透過答覆技巧通過審查拿到看似夠大的權利範圍,但在面臨專利無效訴訟的高強度檢驗下,這樣的問題(實施例不足以支撐權利範圍的問題)往往就會浮現檯面,而且,這種情況在不同的國家中,很常見!
所以我們可以說,專利的品質要能經得起訴訟檢驗,否則拿到的專利證書可能淪為一紙獎狀。
平衡想要的和能給的
進入企業處理專利之前(俗稱IN-HOUSE IP,即企業智慧財產權人員),曾在專利事務所(IN-FIRM)撰寫過台積電等科技大廠的專利申請案件,那時候就知道一個好的權利範圍,需要至少三個發明技術的實施例支撐,這樣才不容易出問題,確保專利說明書品質的可靠性和穩定性。後來,擔任IN-HOUSE後,更是發現三個遠遠不夠,特別是對於有市場價值企業產品的技術布局而言,最少能擴充到五個以上不同樣態的實施案例,這樣權利範圍的設計與組合才會更靈活,建立更大的權利範圍。
在服務軟體企業的時候,身為IN-HOUSE IP的我,為了盡最大能力建構高價值產品技術專利布局
,就和研發充分合作,運用創新工具,產出七種不同流程樣態以及超過兩百多個可行的實施案例!最後與研發高層充分溝通與討論後,根據企業競爭策略與商業模式,選擇不到10個實施例寫入專利說明書中。
之後依照發明技術方案的實施利組合架構與特徵,設計出對應的權利範圍組合,再根據這些檢索結果,決定具體的申請策略與申請方案。
有具體市場產品價值的技術就是要這麼玩。
專利申請策略的關鍵在於避免因為過度揭露對公司商業模式造成影響,特別是對於技術型的公司,這點很重要,這也是企業老闆最關心的部分。(*2 權利範圍的創造性要件分析預測和評估理論與實務技巧)
畢竟真正有價值的專利布局必定和企業商業模式有關,否則老闆怎麼會願意砸錢布局呢?
產品專利布局的主要階段
這邊將過去在企業IN-HOUSE
IP執行產品專利布局案例,彙整經驗分享給大家參考。參考下圖所示。
產品專利布局主要可區分為四大概念架構,即技術系統方案組合、布局模型建構、布局模型分析與評估以及最後策略與執行,這四大架構所組合而成。
在這四大概念架構中,實務上,詳細的執行流程細膩而繁瑣,這邊摘要分享12個主要階段,提供給有興趣的朋友們參考。
這12個階段摘要介紹如下:
1.
專利申請策略 (申請資源):主要是根據研發所提供的產品技術發明技術方案進行專利申請價值評估、申請方式評估(評估包括市場、對手、產品、國家等)與申請資源分析評估,最後出具申請策略方案。
2.
技術布局: 根據技術方案,運用多種創新工具,拆解出具體技術特徵並打造更多技術方案組合。打造系統技術方案組合。
3.
技術主要價值參數與趨勢確認
(20+recomandations):綜合產品價值因素和技術特徵,判斷價值參數與主要價值參數,應用技術趨勢分析因子判斷主要價值參數的發展可能性,推測產品未來的發展方向和發展空間。
4.
確認技術位置與發展策略 (Technology Trends Model):根據已知產學研技術現況,運用創新工具判斷技術占位,根據技術占位與現有產品資源和未來趨勢方向與空間,確認技術發展策略。打造企業產品技術專利布局模型。
5.
企業技術與市場競爭對手專利發展差距(clearance)分析:根據專利資訊分析確認目前市場競合現況與專利差距。
6. 市場競爭對手專利強度分析:分析主要競爭對手和近似產品的專利強度。
7. 市場競爭對手技術組織能力分析:運用專利資訊分析主要競爭對手和企業研發組織的技術能力。
8. 市場競爭對手專利布局分析:運用專利資訊分析市場競合對手的專利布局組合與強度和優缺點。
9. 專利地圖 & 競爭策略評估: 運用專利資訊圖表提供競爭策略決策輔助
10.專利迴避策略:專利迴避不單單用在競爭對手專利,也可用在企業自身專利布局,根據經驗,可以有效提升申請方案組合的專利布局品質。
11.專利指標評估:依照資源策略(RBV)方案進行篩選與評估所有的技術方案組合,採用多樣化的評選指標產出量化評估布局模型,作為企業管理層理性決策依據。
12.專利管理策略與佈局方案執行:依照企業資源與市場和時間規劃布局管理方案以及執行布局方案。
心得與結論:
專利布局方案的好壞有賴企業產品、研發、專利(in-house IP)和外部事務所(in-firm)專業人士,縝密分工與緊密合作,才能打造出高品質的專利布局方案。
作者
汪周禮
執行產品專利布局協助蒙恬科技獲得國家發明創作獎金獎(2016年)
TIPO 2022年專利分析與布局競賽-賽前專家講座
超過10年以上
美台上市上櫃企業(美商與台企)專利管理操作實務經驗
企業專利商轉率超過40%
2022.10.27
意猶未盡,想學更多?
智合創新提供由淺到深的專利布局實務課程 – 專業人士(RD, PM, In-house, In-firm)
智合創新提供專利布局實務初階與進階培訓課程。
初階課程共24~32小時,包括實作練習討論6~12小時。
進階課程共21~48小時,包括實作練習9~23小時。
本課程涵蓋研發工程師、專利工程師(企業或事務所)、專利代理人及專利師之重要實務工作項目。結合創新工具之專利布局,利於申請人在運用專利時,提供更多布局手段提升競爭優勢。
課程之重點為專利布局手段與創新工具運用之技能養成與相關布局策略之運用,課程首先傳授工具知識與應用案例介紹,結合課後練習和題目實作的組合方式,以提高整體學習效果
本課程由創新工具的系統角度出發,介紹創新工具的理論知識與實際應用,並透過實際練習及討論,以培養學員獨立運用創新工具進行專利布局的技能。
學校單位課程
共40小時
主要課程內容:
1、專利基礎系統工程技術方案布局法 6w2h概念介紹。
2、專利基礎系統工程技術方案布局案例介紹。
3、專利基礎系統工程技術方案組合布局實作練習。
4、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概論。
5、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組件布局原理介紹。
6、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交互作用布局原理介紹。
7、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功能布局原理介紹。
8、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布局案例介紹。
9、創新工具之技術系統轉換實作練習。
10、創新工具之理想技術系統原理介紹。
11、創新工具之理想技術系統案例介紹。
12、創新工具之理想技術系統布局案例介紹。
13、創新工具之特徵布局法─”技術-功效”矩陣布局法原理介紹。
14、創新工具之特徵布局法─”問題-技術”矩陣布局法原理介紹。
15、創新工具之特徵布局法─”特徵-價值參數”矩陣布局法原理介紹。
16、創新工具之特徵矩陣布局法實作練習。
17、創新工具之因果鏈工具原理與技術因果布局法介紹。
18、創新工具之因果鏈工具練習。
19、創新工具之問題組合布局法原理介紹─why法、魚骨工具與其多種應用布局介紹。
20、創新工具之問題組合實作練習。
21、專利權利要求範圍之系統特徵元件邏輯結合語意組合分析與布局法原理介紹。
22、系統特徵元件邏輯分析法實作練習。
23、創新工具之技術演進趨勢原理介紹。
24、創新工具之創新式專利迴避原理介紹。
25、創新工具之專利迴避設計軟/硬體成功案例介紹
26、創新工具之專利迴避設計練習
27、專案報告-每組20~30分鐘
智合創新 – 傳遞創新知識與服務
聯絡方式
電郵:service@iiiinnovation.com (3i+innovation)
2022© 汪周禮@ 智合創新
淺談新創商業模式 2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8614-adam-neumann-flow
WEWORK前創辦人再度出發,打造工作者的居住共享空間 - FLOW ,並提出"live life in flow"的口號。
這句口號很有意思,占看之下有點像是 "living in flow",也就是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所說的心流狀態(flow state),心流(flow) 這是由一位心理學家(Mihaly Csikszentmihalyi )在1975年發現並命名的心理學名詞。在過去幾千年的宗教活動中,也有出現類似的意識狀態描述,例如禪坐或冥想等活動。
甚麼是心流狀態? 就是讓自己的意識處於最佳的體驗狀態中。
在心流狀態下,會讓自己將外界資訊當作無關緊要的東西,也會出現絕佳的注意力在目前所關注的事物上,同時對時間的變化體驗會明顯降低。心流狀態下的意識會產生八種特徵,專注於目標任務、對目標的反應速度增加、時間感受扭曲(加速/變慢)、有益的意識體驗、輕鬆自在、任運技能自在面對挑戰、意識和行為同步、感覺完全操控目標/任務。(*1)
根據新聞資訊內容,Flow已經獲得3.5億美金的投資,並且買下3000間城市公寓,初步推測應該是想打造疫情時代下,數位居家工作者設計的辦公環境。
這剛好呼應了過去指出 wework 需要打造虛實整合方案,規劃基礎核心價值以設計新商業模式以面對疫情的影響。(*2)
進一步觀察"flow"所購置公寓的城市,主要在美國東南方向,由邁阿密、勞德代爾堡都會區往北北西方向延伸到納什維爾和亞特拉等產業多樣化且密集的大都會區,如果配合"flow"意涵,或許打算試圖打造完美宜居且宜工的共享生活空間,讓工作者能夠創造更優質的工作效率。
從to C的角度來看,對工作者而言,工作(魚)與生活(熊掌)往往難以同時兼得,如何兼顧,確實引人遐想。
另外從to B的角度來觀察,高品質的辦公環境,如果能進一步讓企業員工之間的溝通成本降低,或是企業決策成本降低,或是企業產品服務開發的試錯(學習)成本降低,若能建構在諸如此類的企業基礎核心價值上,那麼其商業模式就有很大的想像空間。
新創解決方案集中朝向高經濟價值領域發展,例如房地產,為了彰顯創意價值往往會變得更理想化,根據創新系統的理想指標來看,實施複雜度也會更高,而其隱藏的泡沫(失敗)風險相對也會比較高。亦或者是,新創解決方案太過簡化而無法對應其所宣稱的價值。
我們知道 ”The simple the better!”
但是”The better the
harder !!”
2022©汪周禮@智合創新
*1 Flow state
https://positivepsychology.com/mihaly-csikszentmihalyi-father-of-flow/
Other Reference:
http://positivepsychology.org.uk/living-in-flow/
相關文章:
*2 淺談新創商業模式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22/08/blog-post_22.html
淺談知識經濟架構
要發展知識經濟,首先要了解知識經濟的本質,或許可以從知識經濟的金字塔頂端 - IPR 架構一窺精要。IPR知識經濟體系的關鍵在於完全講求應用價值,這也反映出未來知識經濟的基本特徵要素,資訊內容要有具體應用價值,而非單純知識資訊內容的創造、傳遞與學習。
知識經濟的特色在屬於無形資產,傳統的知識經濟架構分為三大類型,知識傳遞、知識學習與知識內容創造這三個基本類型。
在數位化的時代來看,這三大類型所對應的服務類型與商業模式就非常明顯。
知識傳遞對應到的主要商業模式和服務類型也就是數位資訊傳遞平台這一塊,例如傳統web1.0 的新聞資訊媒體到 web2.0的 fb, ig, youtube, tiktok 社群等資訊傳遞平台。
知識學習這一塊主要就是培訓服務與商業模式這一塊,例如傳統的學校教育或培訓課程服務,到web 2.0 由社群平台所創造的線上學習模式,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可汗學院開創了線上學習的風潮。
知識內容創造這一塊,主要就是知識內容創造,例如傳統這一塊主要就是由出版社所掌握,在前面網路時代,透過web 2.0催化出的新興知識傳遞與學習平台,打造出不同類型的網紅經濟模式,開發出近年為人熟悉的網紅經濟模式,而tiktok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於將這三塊以更有效率且無差別對象(內容創造者同時也是資訊平台使用者)的方式整合在一起。
未來知識經濟的關鍵在於如何更有效率地創造出具體應用價值,但從目前的知識經濟架構轉向這個方向發展的過程中,必定會出現目標客戶(TA)縮減造成營收規模收斂的問題,以及知識應用價值轉換成功率的問題。
誰能率先克服,誰就能超越TIKTOK!
2022©汪周禮@智合創新
歡迎洽詢打造知識經濟技能的創新工具相關服務
Service@iiiinnovation.com
Reference :
1. 知識經濟及創新經濟時代下人才培育的重要性
https://portal.stpi.narl.org.tw/index/article/42
淺談新創商業模式
目前小弟研究過的數位商業模式類型非常多種,常見的就超過上百種,實體商業模就更多樣了。
在商業模式設計中,關鍵不在於設計出多少商業模式,而是在於有沒有創造客戶成功價值,套句創新工具的術語來說,就是打造的商業模式中,是否符合理想價值指標,這個理想價值指標直接對應客戶(需求)價值,是整個商業模式價值鏈的核心因子。
檢視WEWORK的公開資料來看,我們可以發現WEWORK試圖透過多種商業模式型態切入不同領域的市場,例如從WEWORK共享辦公室到WEGROW共享空間的學校甚至健身房等模式,但這些都容易與現有的市場出現競爭,換句話說,也就是容易被模仿,加上不同地區市場文化的差異性,造成WEWORK必須透過併購區域對手來消滅潛在威脅(例如併購NAKED HUB),這直接且間接地觸發了大量的資金消耗模式。
透過龐大的資金堆疊出競爭門檻是常見的市場競爭行為,對於大範圍的市場與具有廣泛客層的單純商業模式下更需要如此,例如GOOGLE 透過免費的電子郵件和服務,建立低成本的多層價值,打造多樣化的服務習慣,強大地黏著數位使用者,進一步鞏固GOOGLE SERVICE產業價值鏈。
GOOGLE 所堆疊出的免費的資源門檻,在WEB2.0時代讓其難以被超越。
WEWORK與房地產結合只能算是一個緩兵之計。
由於房地產空間的價值相對高,藉由操作高價位房地產區域空間利用效率,確實能創造價值利潤空間,畢竟高價房區的市場有限,加上能夠利用這一塊的客層也並非多數,因此從提高營收與獲利的角度來看,並非長久之計。
龐大資金挹注的價值在於堆疊出市場競爭門檻,而非透過資源消耗維持營運,特別是在疫情時代,共享空間的商業模式價值進一步被壓縮,如何翻轉,需要從基礎面重新檢驗商業概念的核心價值,由此設計出數位市場對實體空間需求的新商業模式。
創造虛實空間整合高價值應用,或許將是WEWORK商業模式是否能翻身的觀察關鍵。
2022©汪周禮@智合創新
reference:
1. WeWork 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初創公司之一,儘管它的業務運作方式被廣泛誤解。我們看看 WeWork 是如何賺錢的,它在哪里花錢,以及它的飛輪是如何運作的。
https://www.cbinsights.com/research/report/how-wework-makes-money/
2. wework business model
https://businessmodelanalyst.com/wework-business-model/
3. wework confirms deal to buy naked hub
https://techcrunch.com/2018/04/11/wework-confirms-deal-to-buy-naked-hub-one-of-its-main-competitors-in-china/
相關文章:
淺談新創商業模式2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22/08/2.html
背景: #生成式AI加速產業技能典範移轉 改變從軟體產業開始 AI加速coding automation的發展,也因此軟體技能將開始出現典範移轉現象,這也是為什麼可以常看到大老們呼籲現在小朋友不要學寫程式,但我認為程式開發還是需要人來進行,CODING可以由AI幫忙。 #軟體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