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7月7日 星期三

淺談專利布局-2021

 




 


2021.07.07 首次發表 

作者:汪周禮@智合創新

 

筆者曾在研發、產品開發、專利以及創新領域服務累積20多年的工作經驗,整理出一些內容,提供對專利布局有興趣的朋友思考。希望能藉此拋磚引玉,讓更多人重視專利所創造出的知識經濟價值。

 

甚麼是專利布局?

專利布局簡言之,就是:

專利申請人審度市場現況,運用技術優勢,考量自身資源,根據企業營運策略(研發、產品、市場行銷/通路、法律、財務等),整合申請策略,讓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專利組合。

 

專利布局涉及的層面非常廣泛,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為企業創造實際營收效益,例如技術標準、產業標準、企業產品技術標準等技術授權模式,為企業帶來實質效益,或從專利訴訟角度來看,更可讓企業有效排除競爭而鞏固市場,例如2010年開始的蘋果手機專利訴訟世界大戰,可知專利布局對企業影響非常大,超越專利申請出發的角度,而需要從企業經營管理的角度思考。

 

專利布局的核心思維是企業競爭策略,根據技術與資源優勢,具體展現在專利布局策略上,專利布局策略影響層面很廣,實際操作上也非常複雜,不能單單只從申請角度出發。

也有人說限於專利申請角度屬於狹義的專利布局,而從產品角度出發屬於廣義專利布局。

 

 

為什麼要專利布局?

專利的用途非常多,根據過去實務經驗,專利至少有30種用途(*1),本篇限於篇幅,僅介紹與布局相關的部分。(*1參考下表 企業專利用途)

 

有效的專利布局可以轉換成具體資產(如企業併購或技術交易),同時體現企業技術價值,讓企業除了從產品上創造營收,更可以透過專利快速切入市場,並創造不同程度的市場競爭優勢。專利可以讓企業發揮技術應用最大價值,使得技術應用的速度和成本也相對比直接將技術導入市場更快和更低。

 

簡而言之,就是透過專利布局讓技術、產品與企業變得更有價值(*2)

 

 

(*1參考下表 企業專利用途)


(*2其他可延伸探討主題:專利價值)

 

如何進行專利布局

 

布局思維

 

從企業專利管理者的角度來看,根據經驗主要可以從四個思考角度快速切入:

1.      企業競爭策略

2.      研發技術策略布局

3.      市場經營策略布局

4.      專利組合策略布局

 

基本上所有的專利布局都離不開這四個方向。

其中最重要也最關鍵的就是企業競爭策略。

 

 

  企業競爭策略

 

企業競爭策略涉及層面非常廣泛,從專利策略的角度來看,主要會與企業產業定位有關。筆者曾經服務過不同類型企業,例如OEM(矽品)ODM(綠點)EMS(JABIL)OBM(蒙恬科技),深刻了解到企業管理層在企業競爭策略思考方向上都有所有差異,自然在專利管理和相關資源整合及運用上都會有所不同,左右企業專利管理制度與專利管理資源和方法。

 

  研發技術策略布局

 

根據專利訴訟資訊來看,專利申請後,在一般情況下,專利訴訟通常會在5~20年之內發生。例如,蘋果的滑動解鎖專利”slide-to-unlock’2007申請,2012年開始發動專利訴訟,或是,蘋果控告三星手機專利侵權的US6493002(1994年申請),又或是,VLSI控告INTEL晶片侵權今年判賠21億美金的專利(2006年申請)等等。

這邊我們可以發現一個資訊,也就是當研發技術轉換成實際產品技術進入市場,通常需要5年以上的市場化的時間。專利可說是一種研發技術投資。

 

https://9to5mac.com/2020/06/15/slide-to-unlock-patent/

“slide to unlock” 專利訴訟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6175

蘋果對三星手機專利訴訟-US6493002(1994年申請) US7469381(2007申請)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17559

英特爾一場官司兩件專利,輸掉21.75億美元

 

過去工作經驗得知,研發部門通常會根據企業產品開發方向提供3~5年不等的技術發展藍圖(Roadmap),根據技術發展藍圖,專利部門可以運用專利技術風險分析(Freedom-to-operate)監控市場技術發展並及時示警,甚至進一步和研發合作提供更縝密的技術發展方向策略。

 

從研發項目上,整合市場產品技術專利現況,研擬出最適合研發技術藍圖的專利布局策略。

 

 

  市場經營策略布局

 

通常這需要和業務單位(Business Unit, BU)合作,根據BU的需求與提供的市場客戶或供應商的條件,建構出符合客戶或供應商合作要求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客戶產品上自身技術可整合的部分,以及創造整合後的技術特色,並針對結合自身技術特色,提供現在產品與未來可能產品進行布局。增加客戶長期合作意願以及提高其他供應商競爭門檻。

 

通常這需要在平常做好產品/技術的市場參與者(Market players)專利競/合資訊分析,了解市場上競爭對手或合作對手的優缺劣勢,導入企業研發策略與技術優勢,整合出符合最佳效益的專利布局策略。

 

 

  專利組合策略布局

根據經驗,專利組合策略思考涉及的面向主要包括:申請策略、技術方案及特徵組合、權利範圍組合。

 

1.      申請策略。申請策略考量因子通常與企業專利申請指標和專利申請方式有關。專利申請指標直接反映專利管理手段,將企業對專利的需求與企業可用資源進行整合,根據研究顯示,專利申請指標可超過上百種,但依照個人過去工作經驗,常使用的大概不會超過30種。(*3其他延伸主題專利申請指標)。申請方式主要就是根據不同專利局的規定,採用適合法規的申請方式,例如美國專利局的臨時案申請、延續申請、分案申請、台灣專利局的一案兩請或是PCT(專利合作條約)申請案或EPO(歐專局)申請案等等。通常最後就會形成所謂的專利家族(patent family)或專利組合(patent portfolio)

2.      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這個部分會與技術實施例方案數量以及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有關。過去曾經將一件研發提供申請專利的軟體技術方案,拆解成七種不同的技術流程,創造200多種技術特徵組合方案。

3.      權利範圍組合設計。這個部分是在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的基礎上,根據專利檢索分析結果,比對先前技術在技術差異與技術貢獻的角度,設定出獨立權利範圍的類型與權利要求範圍內的技術特徵組合。這個部分也可以根據不同專利局對於進步性要件的要求,針對核駁答辯範圍,調整權利要求項的配置組合。基本概念是從技術方案所要解決的問題難易度著手,技術方案-技術特徵貢獻組合配置進行專利權利範圍設計,其主要核心是在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中配置出符合進步性要件的最佳權利要求範圍,也就是在符合法規要件情況下,適切地揭露技術方案與技術特徵組合,剩下其他的部分,可以市場對手現況調整,或不申請專利而轉為企業產品技術的營業秘密。

 

  布局策略

 

在實務上專利布局策略會根據企業面臨到的實際狀況而有不同的需求與對應做法,沒有特定形式,為了更容易理解,透過介紹瑞典Chalmers大學工業管理學系Ove Granstrand教授所撰寫的“The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一書中,列舉6種常用專利布局模式:

(1)   特定的阻絕與回避設計(ad hoc blocking and inventing around)

(2)   策略型 (strategic patent)

(3)   地毯式 (blanketing and flooding)

(4)   圍牆式(fencing)

(5)   包圍式 (surrounding)

(6)   組合式(combination)

 


 

在這些方式中,可結合技術生命週期曲線研發成本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成本專利迴避難度權利布局難度共六個初步評估方向作為選擇適合布局使用方案的參考。相關更多詳細介紹可以參考拙作:再探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 專利布局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19/10/triz-2016.html

 

https://iknow.stpi.narl.org.tw/Post/Read.aspx?PostID=3298

再談專利布局

https://www.wipo.int/edocs/mdocs/mdocs/en/wipo_ip_econ_ge_4_11/wipo_ip_econ_ge_4_11_www_182037.pdf

Patents and Innovation for Growth in a Converging World Economy- Ove Granstrand

 

 


簡言之,專利布局策略需要結合經營策略、研發產品技術開發方向、市場競爭現況、財務容許範圍以及不同區域專利法規考量決定。

 

 

  布局方法

實際上專利,布局的方法有很多種,受布局思維所影響,不同面向切入,手段方法和效果也會有所差異。這邊介紹個人過去所採用過與分析競爭對手所歸納出來的一些方法,簡述如下,包括有:

1.      專利矩陣布局法,這是常用的布局方法,建立 技術元件-功效矩陣,列出必要和最多容許範圍的技術元件和技術特徵與功效,以最少必要技術元件為

技術系統布局法,拆解技術方案的元件組合,找出技術元件屬性與功能特色,根據技術特徵與其等效功能,在同樣能解決技術問題的基礎上,提供多種多種系統性的技術方案組合。這個布局方法再結合技術方案價值評估手段,前面六種專利布局策略都可以使用。

 

2.      技術因果布局法,這是針對研發技術專案項目的部分,結合解決技術問題的工具,從定義問題開始挖掘問題組合,根據不同的問題提供對應的解決方案,再由這些解決方案切入,進行專利布局。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圍牆型、包圍型與組合型。

 

3.      技術組合(問題-方案魚骨雙組合)布局法,這是將技術問題與技術特徵整合的魚骨圖,這是從專利資訊分析的角度反向運用而成。通常會根據市場現有情況進行分析與組合,在結合申請專利的技術特徵進行配置,通常使用在資源較少的精準型布局策略上,例如前述的阻絕型、策略型與包圍型。

4.      技術趨勢布局法,這是從技術發展方向與技術趨勢的角度來看,進一步結合技術趨勢預測法,可以更有效地進行專利布局,甚至提供研發管理層有效的競爭策略依據,例如三星透過技術趨勢分析預測競爭對手。技術趨勢分析和技術趨勢預測通常會結合依些技術發展模型,技術發展模型有數十種,不同的類型其改變特徵與發展方向都會有所差異,結合市場專利資訊分析,可以縮小預測差異,提供可靠的技術趨勢預測精準度。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的圍牆型、包圍型與組合型。

5.      創新式專利迴避布局法,這是在進行完整的自由實施檢索(freedom-to-operate)分析後,才適合使用的手段。和傳統專利迴避手段不同的地方在於,這種創新式專利迴避布局法難度較高,需要將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整合,才有辦法比傳統提供迴避概念而產出更具體迴避方式(技術迴避方案),評估並驗證這些技術迴避方案後,再進行專利布局。從產品技術開發的角度來看,這個方法需要的資源最少,效果最直接,速度最快,但需要熟悉專利侵權判斷與創新工具應用實務經驗的專家來執行。適合的專利布局策略,例如前面所提到的阻絕型、策略型和包圍型。


 

結論

 

專利布局思考的層面可小可大,可縮小為專利申請中的權利範圍,或是擴大為企業競爭層面,自然其所需要的資源和手段複雜程度也會有所差異。

專利布局直接反映專利價值與企業研發能量,越是有價值的專利,越是值得企業投入資源進行專利布局,有效的將研發技術轉換成知識經濟財產。

有效的專利布局需要建立在專利品質之上,根據不同的企業類型,結合專利管理制度,提供不同的專利布局策略,這樣一來才能協助企業將專利價值最大化。


智合創新-傳遞創新知識與服務
2016~2021©汪周禮
https://intellectual-integration-innovation.blogspot.com/2020/03/blog-post_15.html

相關文章

1. 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初步探索

2. 再探TRIZ于專利領域應用 – 專利布局

3. 企業披荊斬棘的FTO(freedom-to-operate,自由實施)專利檢索

4. 後來居上的創新術 -淺論創新式專利迴避設計 Innovative Patent Design Around


2021年7月6日 星期二

[數位商業模式x數位轉型] – 唯快不破




#數位商業模式
#數位轉型
#數位新興技術

 

"功夫"電影裡面有一句經典名言,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在商業競爭上,看起來也適用。

 

以前在JGP(JABIL)自豪的優勢,就是可以快速交付射出成型的模具,只要27天,客戶就可以收到模具,開始製造產品。這個競爭優勢拿到許多國際級大客戶的訂單,包括成為蘋果製造供應商之一,企業營收最高破千億。

 

疫情加速了企業數位轉型的速度,同時檢驗企業之間的競爭差距,讓數位轉型成功的企業可以突破行銷障礙,快速受到消費者的青睞,疫情期間的數位轉型是打造品牌形象的好時機。

 

創新產品中有很多商業特徵,"Time-to-market"(例如快速進入市場),是其中一個創新產品的商業特徵,其他還有"cost"(例如低成本)"space"(例如低空間使用)"time"(例如消費者的操作時間越短越好)等等等等。

 

"便宜"是一種破壞式創新的特色,針對既有市場同類型產品的消費者,透過價格快速吸引消費者,擴充市場版圖。

 

過去國外大學(瑞士)曾大量分析商業模式發現,近代成功企業的數位商業模式,往往是由多種已知商業模式整合。

 

現代數位商業模式成功的特色在於:由於市場中商業模式的重疊程度太高,現在你已經很難看到僅具有單一商業模式成功的企業。

 

成功數位商業模式其所具備的商業特徵也會有很多種,通常一種商業模式會有至少一種成功的商業特徵。

 

以下分享的這些案例,表面整合了"time-to-makret"&"cost"的商業特徵,實際上D2C需要整合設計端、製造端、通路端與行銷端等,將傳統分工的產業鏈透過在數位轉型的機會中,串聯成單一方向(Direct to Customer, D2C)

 

D2C這個部分,從這些案例來看,相對影響最大的關鍵在於設計端,如何精準挖掘對應出消費者需求,除了挖掘已知、更要創造潮流,轉被動為主動,為了要達成這個目的,這當中需要加入多種不同的AI技術以克服這個問題。例如,透過AI NLP分析網路資訊進一步挖掘市場產品消費者喜好現況,以及消費產品未來趨勢分析,將可能性最高的趨勢方向,導入大量產品說服消費者,直接將可能變成現實。

 

技術創新往往能快速提升商業競爭優勢,成功的運用數位新興技術(digit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y),相信將會成為企業未來是否能成功數位轉型的關鍵。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39596

ZARA還快!看英國服裝電商 Boohoo 如何在一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7571

亞馬遜平台過時了?無頭式電商 Fabric 獲選全球新零售百大潛力新創,獲4300萬美元 A 輪融資


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7783

新一代 Zara Shein 憑什麼本事打敗 Amazon,成美國最多人下載的購物 App

https://www.mycareersfuture.gov.sg/companies/roadget-business-201939698G
(Shein -新加坡徵 AI工程師)


MSM方法:AI LLM 引領未來創新生態的關鍵力量

  關鍵字:MSM, AI, LLM, 創新, 軟體創新, NPD, 專利迴避設計 MSM方法: AI LLM  引領未來創新生態的關鍵力量 隨著全球市場競爭加劇,企業在技術創新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加。如何高效、精確地進行創新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MSM(Multi-Sh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