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此網誌

2021年12月15日 星期三

淺談數位轉型 2021 Dec


 





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之推估,到了2030年全球數位轉型將創造120兆美元的產值!企業要提升經濟規模與實力,數位轉型勢必成為未來發展重要趨勢方向。


甚麼是數位轉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簡單說就是運用數位科技提升企業營運效益,數位科技日新月異,目前主要的數位科技包括有,例如量子運算、人工智慧(AI),擴增實境/虛擬實境(AR/VR)、區塊鏈(加密貨幣或NFT)、智能合約、大數據、物聯網(IOT)或邊際運算(Edge Computing)以及5G/6G或星鏈(star link)或量子通訊技術等等。綜合並且有效地整合運用這些數位科技已刻不容緩,特別在COVID-19加速全球企業數位轉型步調的今天。

 

數位轉型概念三階段

數位轉型通常分為三個階段,數位化、數位優化、數位轉型。

第一階段是引入數位科技,建立數位價值基礎,根據市場趨勢、產業特色以及數位商業模式的改變類型,適當地將數位科技逐步引入進入企業中,這是”數位化”階段。

第二階段是改善數位化程度包括提升數位化的效能,將數位化擴散到企業營運層面,提升企業內部營運效能,形成數位營運模式,根據數位營運創造的經驗,打造企業數位競爭策略,同時累積數位優化成果,打造出專屬企業的數位技術應用,作為下一階段的基礎,這就是數位優化階段。

第三階段是將數位優化的應用成果與資源優勢,結合數位市場,創造數位商品,提升企業數位經濟規模和競爭力,替企業帶來實質利潤,達成數位轉型。(數位轉型概念圖)




數位轉型架構(概念)

數位轉型核心主要由數位科技驅動,讓企業由內而外,從數位營運基礎創造數位商業模式的過程,但實際上,數位轉型的核心基礎是由企業本身在市場、產業與商業模式變化的立足點出發,運用不同視角分析探索、挖掘、分析與定義出市場、客戶、產品與技術的核心需求,建立數位價值核心,根據數位價值核心啟動數位化工作,完成企業數位優化,最後運用數位優化成果,打造數位商品,完善數位商業模式,達成數位轉型的目的。

 (參考數位轉型架構概念圖)    


成功的數位轉型會讓企業有能力隨著市場技術趨勢的變化,提早覺察市場客戶需求做出反應,並同時能跟隨趨勢及時提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數位商品。

軟體企業需要數位轉型嗎?Yes! 當然要!


數位轉型發展企業內化六階段


企業採用數位科技完成數位轉型,可以略分成六個企業內化的不同階段:

認識數位科技階段、理解數位科技階段、應用數位科技實施階段、累積數位科技經驗階段、分析與評估數位科技應用策略階段(企業選擇適合的數位工具獨創應用階段)、數位創新階段(企業專屬數位轉型模式階段- 數位商業模式)。

企業可以利用這六個階段判斷目前所屬的狀態,採取適合的數位轉型策略與手段,加速數位轉型步調。



 

數位創新產品

若從數位產品創新的角度來觀察,會發現數位轉型和數位創新非常類似,其重疊程度令人訝異!


根據上面的內容可以發現,數位轉型必須要從數位產品創新的角度開始思考。

透過系統化產品創新的角度,運用產品技術系統分析方法和工具,藉此整合系統創新工具,打造操作性更強、更具體、更有效、更快速的數位轉型工具與數位轉型標準流程。

新產品開發失敗率非常高,因此在數位產品創新的過程中,創新策略與創新資源和工具與創新方法整合非常重要,



我們知道創新有很多種分類,最廣為人知的分類方式就是創新矩陣(innovation matrix),由技術與市場的角度區分出四大類型的創新,分別是:

建構/支持式創新、激烈式創新、漸進式創新與顛覆式創新。


從上表可以看出,目前所謂的創新,基本上包括科技(技術)與市場兩大必要因子。

網路通訊發達,讓全球逐漸融合成為超級大市場,數位經濟發展迅速,加上市場競爭激烈,專利成為商業競爭手段已是常態,而目前已經累積超過上億件的發明創造的專利申請資訊,專利資訊是目前已知最大的技術資料庫!


專利技術創新(PATENTRIZ®) – 是筆者累積20多年跨領域工作經驗索開發出的一種結合專利資訊分析方法、創新方法與研發工程方法所整合出來的技術系統創新工具,這種工具結合定性與定量的技術系統分析的方法,非常適合運用於創新產品開發流程,可用多種不同工具剖析產品技術,更有效率地分析評估產品技術的價值、功能、成本與系統缺陷,甚至進一步挖掘產品技術系統的理想因子,用來衡量評估市場與客戶的真實必要需求和需求等級,方便企業快速辨識創新產品的價值基礎。


數位轉型創新類型

這種基於技術系統創新工具分析創新的角度,可以發現技術驅動型創新的類型,根據創新所創造的價值與應用範圍,我們若由小到大來區分,若忽略其中重疊的部分,主要可以略分為五種,分別為:

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流程服務創新、商業模式創新與策略創新。

筆者以”技術創新金字塔(Technology Innovation Pyramid)”架構介紹,其創新類型如下表所示。


其價值與影響範圍,如下圖淺黃色的倒三角形所示。



技術創新的基礎在於提供一個滿足市場使用者需求的技術方案;

一個產品創新,至少由一種技術創新和現有技術組合構成;

一個流程服務創新,至少由一種技術創新或產品創新所構成;

一個商業模式創新,至少由一種流程服務創新所構成。


策略創新,至少由一種商業模式創新所構成。技術驅動型創新之中的技術可能是新技術也可能是既有技術,關鍵在於是否滿足市場使用者的真正需求。(需求=使用者+情境+功能+技術+問題&解決方案)

(參考創新大金字塔)

 


前面簡介了一下數位轉型的創新類型,接下來進一步分享筆者認為的數位轉型。


數位創新如何成為數位轉型核心?

這要從20多年前網際網路技術大爆發後說起,當時出現了很多現在習以為常的網路資訊服務內容,例如google search ,google map,  icq(骨灰級個人通訊軟體), skype, youtube, amazon, e-bay, blog, facebook, twiter, plurk等等,這些當時新興的網路資訊服務內容與服務型態,歷經持續的產品改善,如今已經深入2021年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與現今的數位經濟消費活動以及數位產品開發活動密不可分,許多企業也為挖掘更多消費者需求,開發相關更多數位產品連結這些網路資訊服務內容,開發顛覆式商業模式,創造更多更龐大的營收,例如TikTok個人化影音串流平台,2020年全球最大獨角獸,估值超過600億美金,而其母公司字符跳動2021年估值更是超過3200億美金。


從上面描述的這些轉變來看,其實數位轉型已經發生過很多次,但由於每次由數位科技造成的影響範圍和產業類型都有不同,等到消費者察覺時,數位商品所形成的數位經濟活動,已經深深切入日常生活。


由最近20年的數位經濟模式變化來看,驗證數位轉型是由數位科技所帶動的經濟活動下的自然變化,可以說,數位轉型是運用數位科技改變市場消費行為模式所引發的技術驅動創新的經濟活動型態。


從系統分析的角度來看,數位轉型與數位科技、數位商業模式和市場數位化程度有關,而市場數位化程度也與資通訊硬體環境普及程度有關,數位科技分為外部技術與內部技術,而目前已知數位商業模式超過50多種,實際上可能更多,根據歐洲學者研究指出,通常一個成功的數位商品包括至少3~7種數位商業模式。


如果從廣義的角度出發,數位轉型的對象就可能有很多種,不一定是企業,也可以是個人或是市場或產業或是產品或技術。數位轉型的廣義基本概念就是運用現有或新興的數位科技,結合已知商業模式打造出適合消費者個人、企業、市場、產業的數位商品,傳遞數位價值,創造出符合未來數位經濟型態的數位商業模式。


透過上面的概念,規劃出數位轉型架構,數位轉型架構圖所示。



2021©汪周禮@智合創新
service@iiiinnovation.com


2 則留言:

  1. This is excellent structure. Appreciate the sharing

    回覆刪除
    回覆
    1. I'm glad this article finds you useful and appreciated for your feedback!

      刪除

從生成式AI造成資訊混亂中找出知識創新機會

生成式 ai 帶來資訊混亂,也推動 知識、技術與技能的發展以及創新速度!   從生成式 AI 之亂找出知識創新的機會 智者的言論總是振聾發聵,容易啟發我們對時代的深層思考。 提到生成式 AI ,我總喜歡從知識經濟的超系統架構切入。站在更高的視角,我們能更清楚地看見生成式 AI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