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培訓因緣
2008年在JABIL工作時候,集團領導們為了提高研發對專利的認識,特別找小弟去做講師培訓,由於那時候還完全沒有培訓經驗,因此當時的人資大頭特別找一位英國留學回台的人資主管,召集內部管理層做了一次JABIL台灣集團內部的兩天培訓課程(Train The Trainer, TTT),方便拓展並完善企業內部培訓工作。後來也順利完成第一次對內部研發的專利檢索相關培訓,結束後獲得滿堂研發給予的熱烈掌聲長達10多秒,解鎖人生第一次培訓成就。
有一就有二,後來因為迴避設計小有成果,2009年時候,人資主管又找我做了三天的TRIZ內部培訓,由於當時還沒有累積足夠的TRIZ知識,2010 才學完所有TRIZ工具,教材內容缺乏足夠的案例對應到豐富的TRIZ工具,因此整體成果自然不如預期。
2012年在一位國立大學教授介紹下,參加行政院人才培育計畫成為培訓講師,雖然開始認真準備相關內容,不過認知有限,效果差強人意,只能當作練功。
在2015年1月發表TRIZ應用於軟體專利布局迴避設計成功案例之後,演講邀約突然爆增,由於成功案例也已取得專利權,在取得當時公司老闆破格同意後,在不影響公司營業秘密的情況下,於是便開始公開分享案例,同時磨練準備教材與培訓的功夫。
由於這一次公開分享獲得市場重視,隨後的分享也引起廣大的關注,讓小弟在TRIZ領域的知名度瞬間爆增,從一個默默無名的工程師變成領域開拓者,不過當時還沒有如今清晰的體認,一直到2018年開啟第三次創業後,才開始覺察到當時爆紅的程度,例如三年內在未做任何行銷動作情況下竟然收到超過50間大小企業的培訓邀約。
隨著成功案例的增加,分享的內容深度也越來越專業、廣度也越來越大,從解決高難度的技術問題、新產品開發需求挖掘、專業領域的技術挖掘、專利挖掘、創新式專利迴避設計、專利布局、商業模式分析的評估與開發設計,進一步到開發生態系,讓我可以站在多種不同應用角度的關鍵點觀察不同領域的發展趨勢。
生成式AI的爆發性成長,讓過去案例的內容價值,可以快速地從培訓內容無痛切換轉變成專案工具,成為更有價值的生財工具,創造更多更有效率的應用模式,更有效率的協助個人或企業開發出更多的創新能力。
從上面的發展過程中體會到,培訓知識與經驗雖然很重要,而實際案例經驗可以有效彌補培訓技能不足的缺陷,若沒有一定程度的培訓知識,就難以順利傳遞知識內容。這就像是一個不會創新的人教你如何創新,和一個會創新的人不懂如何教創新,但,如果兩者都能滿足,剩下來的問題就在於知識內容強度太高而容易曲高和寡,這就像是在蘋果智能手機還沒出現之前,要如何讓使用功能手機的社會大眾理解智能手機效能優於功能手機一樣。
相信未來生成式AI教育工具的深度發展,將會克服此一難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